孩子教會我的事,意外接觸教育工作的體悟(國小課後社團篇)

我記得小學時老師詢問大家:「你們以後想做什麼?有什麼夢想?」

講台下的同學們有的人興奮的舉手發言,有的人迷惘的低頭發呆,有的人跟旁邊的同學互相討論。

我默默的坐在位子上思考這個問題,我列了好幾個選項:漫畫家、作家、編劇、文字編輯、室內設計師、服裝設計師等等,唯獨沒有老師這個職業。

但在我大學三年級時因緣際會下成為老師,這是我從來沒有考慮過的職業,甚至在小時候覺得想當老師的人是不是瘋了,學生很難搞耶!

經過培訓後,我自己覺得基本功還不紮實的情況就直接上「戰場」了(冒牌者症候群作祟,經常覺得自己不夠好)。

第一次教學就教導20位學生,我不是教育相關科系,我站在講台上內心是很慌張的,但我表現出已經在很多所學校教學的感覺。

自我介紹跟立下課程規矩之後,邊發課本邊點名認識學生,這就是我作為老師的職涯開端。

第一次的教學是只有五天的暑期育樂營,短短五天這些學生就讓我感受到他們很信任我,雖然有一些小狀況但沒有遇到非常困難的難題,簡直是一群小天使,他們讓我有底氣,增加自信心。

第二次教學我是作為助教輔助另一位老師,這個班級的學生比較我行我素,狀況比上一所學校多,例如:高年級的孩子眼睛沒有離開過手機,戶外課程有的學生只想跑去圖書館吹冷氣,總有人在搗亂班級的秩序,這是讓我有點挫折的地方,覺得這樣的教學品質有愧認真的學生。

我後來詢問學生是自己想報名的嗎?

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被迫選擇的,還有學生不知道自己加入社團,是家長報名完才告知的。

有的家長沒空照顧孩子,報名社團後小孩可以放學後自己走去安親班,有的家長覺得報名社團可以學到東西,但孩子只想待在家裡休息,於是學生上課興致缺缺,當然也有孩子接觸之後發現自己有興趣就變得認真上課的。

之後又在第一所學校教了兩個學期的學生,因為疫情報名人數少導致小班制,讓我比較了解每個學生的特質,有的孩子手作能力強能很快的組裝好教材,有的孩子活潑好動,有的孩子內向安靜。

動作快的孩子(通常是高年級)很容易就覺得無聊,我就請他們協助進度落後的同學,有孩子不想教別人,我就會說:「高年級的大哥哥教弟弟妹妹不是很厲害嗎?教別人又可以再玩一次喔。」通常孩子就被我說服去幫忙其他同學,當然不願意我也不會強迫他。

這一年的工作正好經歷新冠疫情爆發前跟爆發後的階段,疫情開始後學校的氛圍變得比較緊繃,大家都不希望孩子確診,每次上課前後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消毒,也縮減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,跟孩子都要保持距離讓我很不適應。

每個星期都會很期待課堂的到來,不知道孩子們是不是跟我一樣。上課時活潑的孩子總是嘰嘰喳喳的分享自己的感受,下課時間孩子喜歡圍在我旁邊說生活中的趣事,孩子們偶而吵架,我不知如何處理只好整班帶去學務處請校方處理(孩子不能落單,只能全班一起行動)。

每個星期只有一天的課程,每周都有不一樣的故事,其中有療癒的故事,也又讓人疲憊的故事,這一年的經歷讓我發現自己沒有想像中的討厭小孩。

我是教學菜鳥,也不是教職體系出來的,只是兼職手作社團的老師,遇到不配合、討厭我的學生我會不知所措,反省自己哪裡不足,但同時也有其他孩子喜歡自己的教學,跟家長說很喜歡我,於是連續報名兩個學期,還收到小朋友的手寫卡片,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棒的禮物,回家後看著卡片感動落淚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BJD基礎知識01】BJD是什麼?為什麼BJD這麼貴?

【BJD開箱】開箱我的第一隻BJD。多少錢?從哪裡買?

迷惘